工业强市,江西赣州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经过数年的创新发展,赣州市现代家居、有色金属和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链条不断完善,工业倍增升级强力推进,全市主要工业经济指标位列江西省第一方阵。如今,赣州市正主动把握氢能新机遇,积极布局未来产业新赛道。
1月9日,赣州氢能产业对接会在赣州市政中心举办。赣州市副市长邹治宇在会上表示,“今天是赣州市从政府层面启动新能源产业的一个起点。氢能是赣州亟待启动和建立的产业方向。希望赣州能够在新一轮的能源调整与能源变革当中抢占先机。”

图为赣州氢能产业对接会现场。
政策叠加推动产业落地
氢能,来源丰富、清洁低碳、灵活高效、应用广泛,是清洁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赣州市作为中国中部地区的重要城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工业基础,在政策扶持、区位交通、要素保障、产业发展和营商环境等方面具备显著优势,为其氢能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赣州具备多重政策叠加优势。国家层面,赣州享有支持赣南中央苏区振兴发展、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中部地区崛起、西部大开发、海西经济区及粤港澳大湾区等多重国家战略政策。特别是作为东部沿海东南部沿海唯一享受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地区,赣州所得税按15%征收。此外,江西省委省政府也为赣州量身定制了支持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和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的相关政策。
2023年1月,江西省发改委、能源局印发了《江西省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3-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着力建设以“九江-南昌-吉安-赣州”为轴线的“赣鄱氢经济走廊”。打造“氢清江西”绿色发展新动能。
2023年7月,江西省人民政府印发的《江西省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2023-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培育氢能、钠离子电池和其他新型储能等新兴产业链。到2026年,全产业链营业收入力争达到7000亿元。
2024年8月,江西省发改委发布关于征求《关于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该征求意见稿进一步指出,确定赣州为“全省氢能市场化运行的桥头堡”,对接周边氢能发展先进省份和地区,进一步壮大氢能贸易和氢气储运服务市场,探索氢能产业市场机制。
据赣州市发展改革委总经济师游勇介绍,去年12月份,赣州市已启动了氢能发展规划(2025-2030年)的编制工作,目前已完成了第一次征求意见。赣州市氢能发展规划总目标是,到2030年,全市的氢能产业发展逐步形成区域聚集上下游协同的氢能产业体系,形成产业聚集效应,而打造赣州特色氢能制、储、运、加、用5个领域的全产业集群,提升产业基础和产业链现代化。推动氢能在交通、储能、工业、电力领域的多元化,积极列入粤港澳大湾区等周边氢能产业高地集群。
具体的目标包括:赣州市年制氢规模达到5000吨以上,其中可再生能源制氢不少于2000吨/年,累计建成加氢站5座以上,推广燃料车辆500辆以上,实现氢能在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分布式发电、储能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初步建立氢能产业市场机制,以固态储氢为核心,壮大新的贸易和氢气的储运服务,打造一批具有赣州特色的氢能创新平台示范项目,整个产值突破一百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