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一头连着宏观经济大盘,一头系着广大民众的美好生活,日益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将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列为今年九项重点任务之首,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针对此作出了具体部署。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强调各地区各部门需加强协同联动,尽快形成工作合力。
在一系列政策的强力推动下,我国消费潜力持续释放。“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7万亿元,同比增长4.0%,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0.5个百分点。其中,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9%,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0.7个百分点。限额以上16类商品中,有14类商品零售额实现正增长,有11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速较上年全年由负转正或有所加快。餐饮收入同比增长4.3%,增速比上年12月份加快1.6个百分点。”在3月25日,商务部召开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消费促进司司长李刚透露。
李刚称,“我国消费市场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回升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随着各项扩消费政策措施持续发力,‘购在中国’系列活动有序开展,今年的消费市场总体将继续呈现平稳发展态势。”
创新多元化服务消费场景
“今年1—2月,服务消费市场稳定发展,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4.9%,旅游服务、出行服务类零售额同比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商务部服贸司副司长王波给出了一组数据。
王波称,下一步,商务部将推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创新多元化服务消费场景,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
实施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服务消费是消费扩容升级的重要抓手,也是促进民生改善的重要支撑。从今年起,商务部将牵头实施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围绕文化、旅游、养老、托幼、健康、体育、生活服务等服务消费重点领域,从支持政策、促进活动、平台载体、对外开放、标准引领、发展环境等方面提出一批务实举措,发挥部门合力,切实提升服务品质,改善消费体验,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加强服务供给能力建设。针对高品质服务供给不足和群众关心的服务质量的问题,商务部将围绕“对外开放、对内放开”,着力优化服务供给。一方面,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推动互联网、文化等领域有序开放,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另一方面,推动服务消费领域改革开放创新,从放宽准入、减少限制、优化监管等方面入手,扩大健康、养老、托幼、家政等多元化服务供给。
“开展生活服务招聘季活动,实施家政服务员技能升级行动,提升家政服务质量。鼓励地方培育名菜、名小吃、名厨、名店,拓展餐饮细分赛道,引入知名餐饮品牌首店、旗舰店,增加餐饮优质供给。”王波说。
此外,商务部将开展“服务消费季”“中华美食荟”“跟着电影品美食”“跟着赛事品美食”等活动,指导地方结合自身优势,开展持续性强、影响力大、覆盖面广、特色鲜明的服务消费促进活动,释放服务消费潜力。
培育数字消费新增长点
近年来,新型消费发展迅速,成为消费新增长点。商务部电子商务司副司长王鹏飞表示,数字消费是新型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消费升级、扩大有效投资、促进产业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24年,商务部开展数字消费提升行动,推动数字产品、数字服务、数字内容、数字渠道等各领域创新发展,低空经济、无人驾驶等以新服务、新体验、新潮流为特点的数字消费场景加速涌现,为扩大国内需求、提振消费注入新动能。
王鹏飞称,下一步,商务部将抓好四方面工作。
一是政策驱动。商务部将加强数字消费相关政策研究,深化专项提升行动,聚焦数字产品和服务、内容和渠道等4方面,指导各地推出务实举措,通过产业引育、标杆带动、技术创新等丰富数字消费多元化供给,增强数字消费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二是活动引领。商务部将接力年初的全国网上年货节,继续在双品网购节、数商兴农庆丰收、丝路云品电商节等活动中嵌入数字消费主题,推动平台商家推出更多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数字化产品和服务。通过数字消费新增长点,促进活动提质增效,引领数字消费新趋势。
三是场景创新。商务部将加强数字消费创新场景培育,充分发挥先进地区、优秀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探索线上线下联动消费模式,加速AI大模型、虚拟现实等新技术融合应用,打造更多沉浸式、体验式、多元化的消费场景。
四是品质赋能。商务部将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推动数字消费品质化发展。联动相关部门、地方和平台开展专题行动,通过引导和规范,实现数字消费供给侧优化、服务水平提升,更好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需求。
牵住商品消费“牛鼻子”
“商品消费的规模大、带动力强,下一步,要牵住商品消费这个‘牛鼻子’稳住消费基本盘。”李刚称,今年以来,商务部会同各地区、各相关部门加力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资金由去年1500亿元增加至3000亿元,支持品类及补贴范围进一步扩围,政策成效逐步显现。截至3月24日,全国汽车以旧换新申请量合计超过150万份;消费者购买12大类家电以旧换新产品超2800万台,4500多万名消费者申请了超5600万件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补贴,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超220万辆。
“我们将抓好政策落地实施,密切跟踪督导、优化便民服务,畅通回收链条,加大宣传推广力度,让‘真金白银’更高效、更便捷直达消费者。”李刚说道。
同时,汽车购买使用全链条各环节蕴含庞大消费潜力,今年年初,商务部等8部门发布《关于开展汽车流通消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目前,商务部正指导各地商务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有序开展试点申报工作,加紧编制试点工作方案。后续将按照“成熟一批、启动一批”的原则,分批研究确定试点城市名单,全面激发汽车消费市场活力。
此外,商务部还将组织“十城联动共享美食佳饮”等形式多样的消费促进活动,发展“人工智能+消费”,引导推广人工智能产品;促进“IP+消费”,鼓励动漫、游戏、电竞及其周边衍生品等消费;会同相关部门有序发展消费级无人机等低空消费,全面释放商品消费潜力。
扩大外贸优品消费
我国外贸商品不仅深受国际消费者的欢迎,也契合国内品质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通过高品质外贸商品供给创造消费需求,是扩大国内消费的重要方面之一。
商务部市场建设司副司长李维正称,今年,商务部将以外贸优品中华行活动为标志,扩大外贸优品消费,主要内容是“1+10+N”,即举办一场启动仪式,发挥10个经济大省的作用,组织开展一系列重点活动,助力稳外贸扩消费。重点有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畅通外贸优品内销渠道。搭建外贸企业拓内销平台,比如,通过线下渠道,在重点步行街、商圈开展形式多样的展示展销、对接洽谈,在重要展会设立外贸优品展区;通过线上渠道,在主要电商平台设置专区,促进渠道对接、产销对接,使消费者更加便捷地购买。
二是加大外贸优品消费支持。目前,各部门和地区出台了一系列扩消费政策措施,有的已经把外贸优品纳入了消费品以旧换新的政策支持范围,下一步要用好用足这些支持政策措施。同时,我们也要把外贸优品拓内销和各地的消费促进活动结合起来,充分挖掘消费潜力。
三是培育外贸优品消费品牌。摸排外贸企业内销需求,建立重点外贸企业名单、外贸优品库,鼓励外贸企业研发生产适合国内消费者需求的优质产品。鼓励外贸企业发展自主品牌,积极打造“外贸优品”IP,讲好外贸优品故事,扩大宣传推广,营造良好的消费氛围。
四是推动内外标准认证衔接。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内外贸标准认证衔接调查,组织国内国际标准比对,提升国内国际标准的一致性,打通出口产品内销的堵点,降低企业市场转换的制度成本。同时,培育内外贸一体化服务平台,为企业拓展内销提供公共服务。